钟灵毓秀,百廿莞中卓尔鹤立;鸾翔凤集,才俊迸涌双甲子!煌煌杏坛,灼灼其华,莞中学子,奇杰蔚起,德弥情深,在创校办学光荣历程中,始终挺立时代潮头,情系民族,身献国家,涌现出诸如莫萃华、袁鉴文、王鲁明等一大批进步学子。
莞中校友莫萃华(1904—1929)可谓东莞红色革命的开拓者和引路人。莫萃华是东莞洪梅洪屋涡人,少年时在莞城县立高等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考入东莞中学,后因家道中落而中途辍学,随父到广州谋生。
莫萃华(1904-1929)
莫萃华在广州期间接受了革命思想,积极关心国家大事,踊跃探寻救国救民之路。1923年春,莫萃华在广州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夏季被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代理书记阮啸仙派回东莞组建青年团组织。10月在洪屋涡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直辖东莞支部,有团员7人,莫萃华任书记,这是东莞第一个青年团支部。莫萃华率领团员在洪屋涡着手恢复乡自治公所,改组民团,创办图书报社,扩充或改良国民学校,设立各种补习学校,组织演讲会和农民俱乐部,开展对各乡村经济状况的调查等,工作极为活跃。
1924年5月,莫萃华代表东莞地区出席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第二次代表大会,汇报了团东莞支部的活动情况。7月,他参加彭湃主办的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派回东莞开展农民运动。同年11月,莫萃华出席团广东区委第三次代表大会后,整顿和改组团东莞支部,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东莞特别支部(后改称共产主义青年团东莞特别支部),与此同时,莫萃华与蔡如平、蔡日新等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相继被团广东区委介绍加入共产党,成为东莞第一批共产党员。
为方便领导全县青年运动的发展,莫萃华把团特支从洪屋涡转移到东莞县城活动,莫萃华回到母校东莞县立中学(现东莞中学),住在学生宿舍。1924年底,莫萃华组建了中共东莞支部,隶属中共广东区委,莫萃华任支部书记,机关设在东莞中学,这是东莞的第一个中共支部。年仅20岁的莫萃华身兼东莞党、团组织书记两职。他与学生周棠同住在东莞中学宿舍,在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把《向导》《少年先锋》《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刊介绍给学生,宣传革命真理,团结了一大批进步同学,以“新学生社”的名义开展学生运动,逐渐地在学生中发展党的组织,先后吸收了李本立、周棠、叶铎辉、刘伯刚、杨爵荣、李鹤年和李鸿举等人参加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东莞中学以燎原之势得到快速发展。
1924年初,在中共积极组织下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浪潮席卷全国。1925年春受组织委派,莫萃华参与国民党东莞县党部改组工作,经过反复斗争,打击了东莞国民党右翼势力,莫萃华被推选为县党部农民部长。国民党县党部的改组成功,推动了东莞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4月,东莞县农民协会成立,莫萃华任执委委员,对国民党东莞当局施加压力,要求惩处土豪劣绅,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10月,中共东莞支部改称为东莞特别支部,莫萃华任书记。
翌年6月,莫萃华调中共广东区委工作,不久便被派到三水县工作。同年11月,调任中共四会县特支书记。他在四会县积极工作,带领该县的党员,恢复和健全了一度被土豪劣绅破坏的农会和党组织,稳定了斗争局面。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屠杀后,白色恐怖笼罩广东,莫萃华带领四会县的党员和农会干部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后突围脱险回到东莞,活动于县城和石龙之间,联系隐蔽在各地的共产党员,开展秘密斗争。同年秋,根据省委的指示,为配合广州起义,莫萃华以洪屋涡、大沙、金洲等为据点,组织武装队伍,秘密策划东莞工农武装起义。
1928年3月,中共东莞县委员会改选,被选为县委常委,负责编辑科,主编《红旗周刊》,出版《赤卫队须知》和翻印党内通讯与文件。在省委指示下,县委决定在广九铁路沿线发动武装暴动,以建立东宝边境的东山为中心的武装割据。莫萃华参加了在大朗与周屋厦附近召开的第一次武装暴动会议。8月,中共东莞县委与中共石龙市委合并,组成新的中共东莞县委,他继续担任县委常委,负责宣传科工作。
1928年12月广昌隆事件后,中共东莞县委交通站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县委机关于翌年1月搬至石龙后,又于2月被破坏,形势日益紧张,县委主要领导成员逐步撤退。莫萃华撤回家乡洪屋涡,拟赴苏联学习,但因经费无着,无法成行。后经党组织同意,莫萃华打入东莞水乡土匪部队,在土匪头子丁福身边担任书记员(文书),准备伺机把土匪武装争取进革命队伍。同年初,莫萃华随队伍在增城仙村与国民党地方部队袁华照部发生战斗,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5岁。
莫萃华故居
莞中校友莫萃华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短暂的生命在东莞革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革命的潮流中,莫萃华迅速成长,成为东莞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在莞邑大地散播了革命火种……忆峥嵘岁月,守初心使命,莫萃华校友的烈士精神勉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莞中学子前赴后继投身祖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
百年党史,红色莞中,莞邑英烈,浩气长存!